close

  作者:王端鵬
  本報記者 王端鵬
  商河縣玉皇廟鎮史家莊村村北有一戶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戶。雖然他們已有20多年養豬歷史,但再好的經驗也抵不過瞬息萬變的市場——— 之前豬肉價格的一路走低讓這戶靠銀行貸款維持養豬場的人家陷入了絕境,不得不忍痛變賣存豬,全家外出打工還債。5月17日上午,市委書記王敏到商河縣調研時走訪慰問了這戶困難群眾,鼓勵他們:“別灰心,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困難鄉村和困難群眾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繞不過的一道坎。沒有困難群眾的脫貧致富,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同樣,在市場競爭中失意的部分市屬困難國企和困難職工,亟須脫貧解困。是直面歷史遺留難題還是聽之任之,考驗著城市決策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氣。新型城鎮化的浪潮洶涌澎湃,城市在快速長高長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失地農民保障等問題。現代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地要遭遇馬路市場規範提升、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等難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硬骨頭”會隨著改革的深入接踵而至。是忽視它、繞過它、躲開它,還是面對它、解決它、啃下它?不同的選擇直接左右全面深化改革的質量和水平。濟南,做出的選擇註定是一個面對問題不退卻、面對群眾不拋棄、面對挑戰不放棄的勇者。
  因病致貧、因老致貧、因債致貧,只有到農村困難群眾家中坐一坐、看一看,就能切身體會他們的困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這座城市不會讓人掉隊。
  今年51歲的呂榮波家住章丘市垛莊鎮十八盤村。生性靦腆的他,是村裡人眼中的熱心腸,誰家有事找他幫忙,他一定二話不說就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陷入兒子離家出走、兒媳身患精神疾病的困境,全家生活每況愈下。4月19日,王敏到十八盤村察看幫扶解困工作進展,到呂榮波家中實地瞭解情況。王敏表示,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這樣的困難群眾有多少呢?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市有430多個困難鄉村,涉及近30萬群眾。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過上正常生活、跟上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顯得尤為重要。今年以來,王敏在走村入戶的調研中,一定會到困難群眾家中,看看住的房子有沒有危險、家中存了多少糧食、每天吃的菜是否豐富、平時還有什麼實際困難。
  剛剛過去的“五一”節,商河縣韓廟鎮站南村的董樹嶺十分高興。5月2日這天,王敏到他家看望他們老兩口。董樹嶺的老伴王大娥患有心臟病需要進行心臟支架手術,但貧困的家庭無法承擔醫療費用。在市、縣黨委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他們不用再操心醫療費的問題了。平陰縣洪範池鎮大黃崖村的郝宗林也是困難戶。在這個靠天吃飯的小山村,沒有什麼成規模的集體經濟項目,村民只能靠種莊稼來生活。這裡的飲水和灌溉用水在很長時間內是個大問題,
  總要有人觸及矛盾
  市屬困難國企幫扶解困、貧困鄉村和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馬路市場規範提升、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深改”路上,看得見摸得著的“硬骨頭”遠不止這些,有的甚至還深藏在水下難以捉摸。面對這些“硬骨頭”,不能抱著“只向前看”的態度,不管不顧地向前沖,把問題留給子孫後代,把解決問題的大好時機悄悄帶走。總要有人去觸及矛盾、解決問題。做一個敢於面對的勇者,是人民群眾對廣大黨員幹部的期待,也是對這座城市的期待。只要把勇敢和智慧相結合,就沒有解不開的結,沒有跨不過的河。
  短評
  直到打了第八眼井才找到了穩定的水源。王敏來到郝宗林家中,仔細察看他的房屋,瞭解他的生活和身體狀況。臨別時王敏叮囑老郝:“一定要保重身體,進入雨季一定要留心房子的狀況。”
  定期的救助是必要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困難鄉村和困難群眾的實際困難。為此,我市召開了困難鄉村和困難群眾扶貧解困專題會議,開始著手研究啃下這塊“硬骨頭”的長遠之策。相信呂榮波們一定會走出多年的困境,生活重新煥發生機。
  黎明破曉前,東方天空即將翻出的“魚肚白”總是讓人嚮往。市屬困難國企幫扶解困工作啟動7個多月後,終於迎來了黎明破曉前的激動時刻。
  為債務纏身的困難國企幫扶解困難不難?很難!但是,改革需要迎難而上、久抓不棄。
  5月5日,市委書記王敏半年內第10次來到大易造紙公司調研。這家公司在理順了管理體制之後將迎來重組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公司的會議室里,市國資委、協調組、企業有關負責同志研究重組發展的下一步工作。王敏叮囑大家:“改革沒有回頭路,要充分聽取群眾心聲,嚴格依法依規辦事,不要再留下遺留問題。”
  與大易造紙公司同病相憐的還有43家市屬困難國企,被沉重的內外債壓得不堪重負,走向破產的邊緣。如果沒有幫扶解困,老百姓或許以後只能從長途汽車總站附近的晨光安防用品市場找到大易造紙公司的影子。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安防用品店鋪中,大易造紙公司還有一個在堅持生產的車間。也只有從這個車間還能聯想到濟南造紙業曾經的輝煌。
  濟南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有11戶困難企業。7個多月來的溝通、研究、探索,最終確定了全力推進完成3戶企業職工一次性安置,有序推進4戶企業戰略重組,積極推進4戶企業集團內部資源整合的“四三四”路線圖。目前各項工作正以倒排工期的方式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相比7個多月前的困難重重、前景迷茫,這些困難企業的廣大幹部職工如今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或一次性退出,或改製重組,都向著研判多時的解困方向努力進發。或許,還會遇到突如其來的困難和挑戰,但陽光就在前方,黎明即將到來。
  濟南,這座新老交替的城市,城市管理還面臨很多欠賬。城市的進步,不僅是高樓大廈的層巒林立,還有管理、保障及服務水平的提高。
  城市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更漂亮的小區、寫字樓,這些是城市進步的標誌,也是城鎮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刻尺。在陶醉於嶄新建築的同時,我們也要高度關註從世世代代土地上搬遷出來為城市發展騰挪空間的人們。他們中的很多人,稱之為“失地農民”。
  這些處於城郊接合部的農民失去土地以後,搬進了作為補償的高樓大廈,開始了市民的生活。祖祖輩輩依靠土地吃飯的農民失去土地後的生活如何保障?從社會管理和文明養成上如何真正成為市民?解決這些問題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市委、市政府半個月內先後召開三次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專題調研會議,聽取各縣(市)區、各部門及四大投資集團負責人的意見建議,尋找解決問題之道。王敏說:“要重視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和文明素質提升培訓,引導失地農民實現再就業。”由此,濟南又開啟了一個啃“硬骨頭”的徵程。
  城市文明程度如何可以從很多細節判斷出來。分佈在大街小巷的馬路市場是每個城市管理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目前,市區範圍內有政府備案審批的菜市場110多處,自發形成的馬路早、夜市170多處,露天燒烤攤點470多處,從業人數近3萬人。整治馬路市場不能簡單取締了之,因為這牽涉群眾的切身利益,很多還是下崗職工、低收入群體、外來務工者。王敏強調:“要認真調研,通過調研找到規範提升馬路市場的途徑、方法,形成長效機制。”未來濟南的馬路市場將從標準、佈局、分類、設施、管理、體制、政策等層面進行規範提升,形成濟南的特色,既方便群眾,又為城市添彩。  (原標題:讓“硬骨頭”成為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lkrslbcjszu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